卷首语
五彩瓷城,幸福醴陵。“红”是醴陵的底色,这里不仅有红色的瓷器,还有红色的故事。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一批批革命志士,留下许多经典传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土的红色文化,感受大美瓷城深厚的历史底蕴,进一步弘扬红色精神,厚植红色基因,对口升学部语文教师匡蓉芳策划了“家乡的红色故事我来讲”的教学活动,并在教学班级举行演讲活动,在诸多的优秀故事中,特精选5篇与我们分享。师生文苑将分5期发布,与大家一起聆听同学们讲讲家乡的英雄人物的故事。
中国工人运动“坦克车”——李立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民生活幸福,我们学习环境条件无比优越。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可我们想过今天的幸福是怎么来的吗?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李立三就是其中的一位,李立三于1899年11月18日诞生在湖南醴陵阳三石一个普通家庭,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造一个光明灿烂的新世界”,他少年时就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凌云壮志。
1922年9月,他和刘少奇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组织安源路矿大罢工,以“未伤一人,未败一事”取得了完全胜利,为中国工人运动史谱写了重要篇章。此后,他又成功领导了上海五卅反帝运动,推动了国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中国近百年的反帝斗争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1926年9月,李立三同志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汉口办事处主任,负责指导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川、河南等省的工人运动。10月起,他先后担任中共湖北区职工运动负责人、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兼湖北省总工会党团书记等职。1927年1月,李立三同志参与领导收回汉口、九江租界的反帝斗争。他先后三次参与主持召开数十万人参加的反英示威大会和游行,同武汉国民政府的外交谈判相配合,迫使英国政府作出让步:将在汉口、九江的租界交还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和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1927年,面对大革命失败后的严峻形势,李立三同志坚决主张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新的斗争。7月20日,他同邓中夏等同志向党中央提议独立发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行动,得到中央同意。27日,他奉命担任周恩来同志为书记的南昌起义领导机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委员,负责治安保卫、工运和群众工作,是起义的决策者和重要领导人之一。起义后,他随部队南下广东,沿途领导开展发动群众、铲奸除霸等工作。10月,他向中央提交《“八一”革命之经过与教训》的报告,在党内较早对南昌起义的经验教训进行系统总结。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李立三同志在起义前后付出艰苦努力,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李立三同志继续主持全国总工会的工作,同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劳动部部长、党组书记等职,后历任中央书记处第三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副部长和工业工作部副部长、华北局书记处书记等职,是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在不同领导岗位上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无私奉献。
党和人民对他的评价:“李立三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
指导老师:匡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