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学科研 师生文苑

师生文苑

我崇拜的前辈——杨得志.docx

五彩瓷城,幸福醴陵。“红”是醴陵的底色,这里不仅有红色的瓷器,还有红色的故事。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一批批革命志士,留下来许多经典传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本土的红色文化,感受大美瓷城深厚的历史底蕴,进一步弘扬红色精神,厚植红色基因,本人在课前设计了“醴陵红色故事我来讲”的环节。 下面,让我们跟上同学们的节奏,聆听英雄人物的故事。

我崇拜的英雄——杨得志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很荣幸有机会来进行红色故事演讲。刚进小学时,老师就和我们讲述了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我小学就读的红军学校以他的名字命名。他一生正直、无私、简朴,深深地影响着我。他就是我崇拜的前辈——杨得志。

杨得志出生于191113日,于19941025日离世。原名杨敬堂,男,籍贯湖南省醴陵南阳桥(今属株洲)三望冲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于抗日军政大学和南京军事学院。

杨得志戎马一生,参加过长征,组织“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率部血战平型关,参与指挥了平津战役和上甘岭战役等,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他功勋卓著,却严于律己、以身为范,始终保持初心本色,彰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品格风范。

杨得志生活十分简朴,习惯吃粗茶淡饭,穿布衣旧衫,外出时轻车简从。不仅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子女也从不特殊对待。杨得志的女儿杨秋华说,最初自己当兵时,父亲杨得志从没有给予任何特殊照顾,反而将她分配到了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位于东营黄河入海口附近的一个军马场。百十里无人烟的荒滩,割草喂马,工作量很大,而且蚊虫叮咬得厉害,浑身都是包。杨秋华想让父亲为自己换个工作,没敢直接说,就向母亲写信时委婉表达了这个意思。后来母亲在回信中直言不讳地转达了父亲的意见:不同意,让她坚持,别人能吃的苦将军的女儿也能吃。

1985年中至1987年底,时任总参谋长的杨得志主持全军精简整编工作。杨秋华所在单位也被列入集体转业的范围。杨秋华听说裁军后就要授衔提高待遇,很多战友都在托关系求人,谁也不想被裁。

杨秋华先找了母亲,告诉她自己不想脱军装,哪怕将来不能授衔,改个文职也行,并说有领导愿意帮她。当晚母亲转达父亲杨得志的意见:有人愿意帮她是因为她父亲是解放军总参谋长,连自己女儿都走关系别人还怎么裁。也许是觉得这样做对女儿来说太不近人情,过了几天,杨得志将杨秋华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作为总长,不带这个头哪能行呢?见杨秋华不语,杨得志加重了语气:“想想战争年代,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我们现在作出这点牺牲算得了什么呢!”最后杨秋华还是脱下心爱的军装,转业到了别的地方。

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生活在一个和平美好的环境里。我们要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以英雄为榜样,用我们的热情,用我们的才智,奋发学习,让先烈们的轨迹在我们的拼搏中延伸。大美中华,你我共创!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指导老师:匡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