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时代的教与学——兼解读我校课堂教学测评新标准

作者:admin  发表日期:2017-08-21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利用这个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课堂教学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我今天不是以督导室主任的身份,也不是以校长助理的身份面对大家,而是作为一个在这个学校工作27年,在教学部门工作24年,担任了22年班主任和教学工作,具有教育良知的教师,与大家一起交流我们共同面临的教学问题。我期望这次交流对解决我校的教学问题多多少少有所帮助。
 
  这次交流,我们首先要在这样两个问题上达成共识:1、到我校就读的基本上都是初中学业不完全达标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差或者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学习积极性,但智力正常,没有智障。2、现在的学生思想越来越活跃,与我们读初中、高中那个时代不一样,不会完全按照你老师的指令去做。我相信,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两个问题上达成共识。现在,我们在这个共识上交流课堂教学问题。我们交流的主题是“扁平时代的教与学,并解读课堂教学测评新标准”。
 
  一、扁平时代已经到来
 
  1、从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书说起
 
  纽约时报最为著名的专栏作家之一 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在其著作《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一书中说:当今世界日益变得扁平了。弗里德曼在书中列举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碾平世界的十辆推土机,其中因特网技术是碾平世界力量最伟大的推土机。
 
  2、扁平时代的主导价值观
 
  在这个扁平时代,对中国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个信息发布如此广泛而随意,发布速度如此迅速而快捷,信息量如此之大,形式如此多样的一个时代。即使是西方传统的最自由的传媒时代,也无法与这个互联网相比。无论数量上,还是传播速度上,在发布者与阅读者之间的互动讨论上,都是一个不可想像的变化。说世界被因特网碾平了,这一点也不假。
 
  在这个扁平时代,互联网无可挽回地对中国传统习惯给予了致命的一击。无论你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愿意还是不愿意,专制与权威、迷信与崇拜在互联网上被消解得干干净净。这真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譬如,著名作家余秋雨感觉在这样一个博客时代,再也无法感受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写作《文化苦旅》时那种众星捧月一般的爱戴与追逐的感觉了。相反,自己辛辛苦苦写出的自以为得意的文字,常常招来一片责骂之声。每一个依靠互联网发表自己见解的人,都要有一个随时准备挨骂的心态,在这里,地位、头衔、财富之类的东西并不重要。在这个扁平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要求人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与思维方式,学会了解多元信息,学会在不同信息中作出思考与判断;另一方面,又为人们的个性自由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社会文化背景,在网络上,不同思想与知识水平的人,可以交锋与交流,可以共享知识成果。在这个扁平时代,个性发展与成果共享、科学理性与改革创新、崇尚民主与平等、讲求公平与效率已成为人们的主导价值理念。
 
  3、扁平时代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
 
  教育总是一定社会背景下的教育。教师是一定社会背景下的教育的实践者,因此,教师必须具有感知社会变化乃至是细微变化的能力。不同的时代就有不同的学生,时代发生变化了,学生发生变化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也要随之发生变化。既然当今世界是被互联网碾平的世界,网络文化是当今世界的共同文化,那么,我们的教学活动就不能脱离网络文化背景,教应该是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教,学也应该是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学。
 
  二、课堂教学测评新标准解读
 
  我校课堂教学测评新标准是扁平时代网络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折射和反映,切合课程改革要求,切合教学模式改革要求。
 
  我校课堂教学测评新标准从三个向度或层面规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一)第一个向度的评价指标是教学设计。这是从静态方面看课堂,是价值理性层面上的课堂。教学设计包括:
 
  1、三维教学目标的设定。即: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要求贯彻课程标准,紧扣教材,符合学生学业现实水平;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教学环节分明严密,环环相扣,教法与学法相统一;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求挖掘课程德育资源,回归现实社会生活现象,使学生认识本堂课的学习意义,激发学习兴趣,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从现代教学观来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两方面的教学目标更为重要。
 
  2、教学手段的设计。即要求教案注重课堂结构设计;有学法指导和梯度训练的学案;开发教学资源,有将教学内容直观化的课件或教具。新教学法倡导教案、学案、课件(教具)三位一体。
 
  我们老师的教案还是旧式教案,不是新式教案(比较新式和旧式教案)。要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必有要有学案,学案要将教案设定的教学目标转化为明确而又具体的学习任务,整个课堂就是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即所谓任务驱动式教学。学案要对教案中确定的教学重难点进行解读,教会学生思维,举一反三,即所谓学法指导。切忌把学案仅仅做成习题集。课件是将学习内容运用图表、影像等形式具象化、直观化。
 
  3、教学场景的设计。即要求教师是课堂主持人,走下讲台,是学习指导者和学习参与人; 学生是学习主体,分组学习,组内合作,组间互评。在扁平时代,教师不能在把自己装扮成知识的权威,必须要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能独霸课堂。
 
  我们老师总是走不下讲台,不能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之中。这样课堂教学不能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学习交流。
 
  (二)第二个向度的评价指标是教学过程。这是从动态方面看课堂,是工具理性层面上的课堂。课堂教学过程包括:
 
  1、教学导入。要求课堂导入清晰、自然、简练,有吸引力,切入教学主题,本堂课的学习任务明确、具体。这是一堂课的逻辑起点。课堂导入好,可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导向学生思维。没有教学导入环节,学生就会搞不清楚你这节课到底要讲什么,学习无目标。
 
  2、教学实例。要求符合学情,梯度推进,深入浅出,内容准确,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善于设疑,教学媒体使用适当。这是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前教师对本堂课重难点学习内容的点拨。这个环节的关键是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善于分解难点问题,善于设疑,为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导向。在许多课堂中,老师讲得太细、太多,不能改变传统的老师霸占课堂包办一切的教学习惯。
 
  3、合作探究。要求学生课堂准备充分,学习有计划。人人参与,兴趣浓厚,学习自主,积极思考,乐于探究,尊重同伴,合作有序,有责任感,按时有效完成学习任务。有选择性地记录学习成果,善于自我总结。这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是真正落实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环节。在这个环节,实现学习活动化。实际上,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知识建构过程。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使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知识。对于每一个学习的主体,没有活动、没有做就形不成学习。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他们自己的意义。这个环节,强调学生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行为范式,即“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反思”。平时的课堂,如果有教学交流,也仅仅表现为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试的交流(实际上是老师与成绩好的学生的交流),少有生生交流。学生学习无计划,也无学习记录与总结。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很难得到养成。
 
  4、课堂控制。要求教师提示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参与学习,循循诱导,准确答疑,积极鼓励,增强自信,及时适当处理异常情况。这是对教师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方法的要求。教师必须走下讲台,到学习小组中去,指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激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及时调试学生学习心理,增强学习自信。发现违纪情况及时妥善处理,督促学生学习。我们的课堂由于老师一讲到底,无暇控制课堂上的异常现象。
 
  5、学习检测。要求学生积极展示学习成果,语言流畅,表述准确,善于聆听,敢于质疑,提出见解。做到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基础能力,能够运用和拓展新知识。这是教学目标的达成环节。在这个环节,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哪怕是本堂课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听课者来说,通过这个环节,来评判课堂教学效果,看学生能否完成学习任务,有多少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如何。
 
  6、课堂总结。要求教师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点评学习成果,学法指点,提出学习改进措施。承上启下,提示下堂课学习任务。这个环节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总结本堂课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引出下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对本学科的知识形成整体性把握。
 
  (三)第三个向度的评价指标是职业能力,这是从总体上把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师的职业能力包括:
 
  1、教学基本功。要求讲普通话,教学语言严谨流畅,有感染力;板书工整美观,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肢体语言丰富,教态亲切自然。这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修炼,体现教师的职业形象。
 
  2、教学气质。要求教师有职业自信,课堂民主,面向全体,关注个性,富有教育教学智慧,应变能力强。这反映了一个教师的从教理念和职业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