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动态》杂志社组织的一批专家、学者来醴,考察调研我市陶瓷产业战略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建言献策。湖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唐未兵,我市市委书记胡湘之,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王志强,市政协副主席钟富强参加活动。
在当天举行的醴陵市陶瓷产业战略座谈会上,市委书记胡湘之首先从醴陵基本市情、陶瓷产业发展状况、中国陶瓷谷基本情况三个方面,向与会专家学者作了简要介绍。
他说,醴陵历史悠久,两千年未易其名,是一方热土、沃土、乐土。享誉海内外的醴陵陶瓷,是“中华瓷”、“品牌瓷”、“规模瓷”、“科技瓷”、“国际瓷”。近年来,醴陵致力打造世界陶瓷艺术的“好莱坞”——中国陶瓷谷,项目总占地面积28万平方公里,总投资200亿,目标是打造国内外独树一帜,集“产、创、展、商、游”于一体的陶瓷艺术集中展示体验区。刚刚结束的2017中国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共举办了20项活动,展会吸引了1342名嘉宾、2.1万名国内外客商齐聚瓷城,参观瓷博会的国内外游客达到46.2万人次,上10万件陶瓷精品现场展销,现场成交额约1.2亿元,合同额6.5亿元。招商签约项目32个,合同引资总额达182亿元。
胡湘之说,醴陵陶瓷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一种文化,不仅仅属于醴陵、属于湖南、更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希望与会人员能够帮助推介醴陵陶瓷、推荐中国陶瓷谷。
座谈会上,我市的华联瓷业、陶润瓷业负责人和与会专家展开了交流,他们表示:陶瓷产业是醴陵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校地校共建的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醴陵陶瓷研究院,更是为醴陵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撑。近年来国家大力打造和发展“一带一路”,期望政府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在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国际营销等方面对陶瓷业给予政策扶持,助力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借助“一带一路”扬帆出海,实现陶瓷产业智能化、集团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动态》主编高培勇,副主编王立胜等与会专家学者先后发言,为醴陵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建言献策,他们深入分析了醴陵陶瓷产业现状、难题、优势和潜在增长点,并就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产业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培养工匠精神、打造人才阵地、加快与陶瓷文化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促进陶瓷产业走出去、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等方面提出了好的建议和新的思路。
湖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唐未兵在会上高度赞誉醴陵市委、市政府在陶瓷产业发展做出的成绩和战略定位。他指出,与会专家和企业家们的发言站得高、看得远、讲得很到位。醴陵陶瓷产业要发展、要腾飞,就要紧紧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依托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促进企业研发、生产、经营模式变革,要创新材料,突破一批制约醴陵陶瓷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力争制定醴陵釉下五彩制造标准,抢占国际市场。要传承好醴陵厚重的历史文化,产业发展要绿色、环保、安全,实现醴陵陶瓷产业的持续发展,更要处理好陶瓷产品本地化和国际化的关系,要发扬好醴陵的“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唐未兵还感慨地说,以前自己对醴陵不是很熟悉,通过联合办学对醴陵和醴陵陶瓷有了更深的了解,对醴陵陶瓷发展很有信心,因为事实证明中国经济模式、中国道路模式是成功的,醴陵市委、市政府对醴陵陶瓷产业顶层设计的战略眼光是非同一般的,醴陵有一批优秀陶瓷企业家,展现出吃苦耐劳、励精图治、精益求精的企业家精神是了不起的,醴陵的陶瓷产业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好氛围和深度配合下必将逐步实现“中国醴陵,瓷彩天下”的陶瓷梦。
与会人员在会前还参观调研了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湖南陶瓷技师学院、渌江书院、红玉红瓷、瓷博馆等相关单位和企业。
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院长陈科良、副院长汤太红、郭米红,湖南陶瓷技师学院院长殷建国参加了相关活动。